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莲心碎萍的须弥城堡

我不得不依旧住在这个城堡里,化为守候的莲花。

 
 
 

日志

 
 
关于我

莲影随波舞,心潮入浪来。碎红惊晓梦,萍向水边开。 ~~~~~水波潋滟,轻旋的时光如镜,消磨了谁的容颜?弱水无饮,此情无期,寂寞了谁的心绪?走一路,吟一路, 静观花开花落,山一程,水一程,细数尘缘如梦。盈盈不语间,将思念化入清流,将真情雕成隽永,任扁舟横渡,去时只留下,半蒿波痕,一池碎萍……

莲心散文:浮世记  

2015-07-08 16:06:24|  分类: 【尘香。忆】那时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搬家记
 

 

不知道外国人是不是这样,反正我知道我们中国人对家的眷恋之情是最深的,从父母等不及让新房多放一段时间就急着要搬家就知道了。

三年前,老旧小区改造,我家不可例外要暂时迁到别的地方住。在出租房里度过了三个寒冷的春节后,左盼右盼的新居终于建成了。新居钥匙到手,自然要好好装修一番,我因为工作的原因,很少操心房屋的装修问题,当然,这样一来,这些繁琐的事自然就落到了父母身上。二老为此跑前跑后,先找装修人员,再运装饰材料,补买各种配件,又困诸事而停停装装,大约前后用了三个月,房子装修好了。依着我的意思,新居最好多放一段时间再入住,避免了甲醛之类的袭扰,可父亲完全是等不及的态势,直接就面临着搬家了。

俗语说过,‘破家值万贯’、‘ 烂船也能拨出三斤钉’,是啊,看着家里的坛坛罐罐,七零八碎的物件太多了,甚至有很多东西‘历史悠久’,比我的年龄都大。看看这,瞅瞅那,哪样都舍不得丢下,那就搬吧。妈建议我们来个‘蚂蚁搬家’,而且是开启人工模式,手拎肩扛,每天运上三趟,上、下午,晚饭后,全家行动起来,能拎的拎,能扛的扛,从租房处往新家运东西。所谓东西,不是什么大件,琐碎的小物件,要是全指着搬家时运,一来怕看不住,二来怕太多。就这样,自从开启了‘蚂蚁搬家’模式,每天,我们三个人都要从租房往新家搬东西,看着肩上扛包的父亲和手上拎包的母亲,又加上一个连背带拎、还有些邋遢滑稽的我,我说,咋感觉咱们是一群要去逃荒的难民?母亲泯着嘴笑,父亲则倔强地说,怕什么,谁爱看谁爱,咱们一没偷二没抢,怕看啥。

还好,还好的是新家和出租房只有一条街的距离,步行也就五分钟,就算拎了东西,估计也用不了六分钟。别的时段也就罢了,晚饭后的时段,上班的人都吃完了晚饭,坐在楼上乘凉,街边的小铺林立,人来人往,我们就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如此这般,折腾了大约有一个星期,终于把家里的小物件折腾空了,急着住新居的父亲选了一个‘黄道吉日’,正式搬了家。出租屋里的旧床旧家具,都是父母结婚时纯手工打制的,在现在这个年代已经显得极度过时了,母亲决定也与时俱进一把,该淘汰的淘汰,所以,几乎没有什么大物件,一些素日里盖的被褥被狠狠地装了七个大箱子,外加一台妹妹给买的平板电视,就成了正式搬家这天的大物件。

还好搬家当天,妹妹们都回家帮忙。在下楼时,我看见母亲抱着一个大袋子,我颇有些‘助人为乐’意味地上前说,妈,我帮你抱。母亲笑了,拒绝了我的‘善举’, 我有些纳闷,为啥呢?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一口锅,一口煮饭的锅,是搬家时,只能由家庭主妇抱到新居的锅。

刚搬到新居那天,父亲在新居里,有些反常,他一会摸摸新买来的布艺沙发,然后小心翼翼坐一下;一会又站在窗前,看看窗外的景致(正对着政府广场);一会又上大床上坐坐,捏捏按按。父亲在屋里转来转去,东溜会,西转会,折腾了很久很久。母亲调笑道,还是新家好吧。不容易的是,终于,我听见父亲颇含感慨地说道,还是自己的家好。

我静静地看着父母,心想,有你们的地方,就是家。

 

藤萝记

 

穿过临街崭新的高楼,我钻进隔壁一条小而偏僻的里弄,没走多远,就看见一幢矮矮的旧式四层红砖小楼,这样的旧楼,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城市里,有些孤单,与周围的景致相比,显得寒酸、简陋,甚至有些不合时宜。

在这个小城里住得久了,我不知道还有这样的地方。发现这个所在,恰好是家中动迁搬到出租房后的事,只是一直不得空走近来看。终于在某天有闲情的时候,我多走几步,拐进了这个偏僻的里弄里。没走几步,也就只拐过一个墙角,就看见一簇一簇的绿藤萝爬满了半边楼,和旧年的一些电线交织着,缠绕着,密密匝匝,几不可分。

这些藤萝油绿油绿的,繁茂而密集,叶片大而伸展,藤蔓爬啊爬,一直爬到了三楼的线盒处,绕过线盒,跟着电线再一路向前,爬到了隔壁的高墙上,再顺着高墙爬上了楼前仓房盖上,真是一路走,一路生长,浩浩荡荡,大有一往无前的精神。

终于,也许是它累了,也许是它要歇息了,终于在一扇窗前,停止了它的‘肆无忌惮’,也许是经过了很久的思考,藤萝开始围着窗子转起了圈圈,留出幽蓝色的窗口,避开锈迹斑斑的铁栅栏,那情景像是一个棋局,但更像是幅美丽的画面。我的目光被吸引,脚步一滞,不愿再离去,并适时地举起了手中的相机。

小窗紧紧地关着,窗内还有轻掩着的素白窗帘,看不见房内的情况。绿藤萝静静地围着小窗,安静得像是怕打扰了窗子里的人。那么,这窗子里住的会是什么样的人?我的大脑飞快地运转起来,我想,这家必会有一个好的女主人,当然,也会有一个好的男主人,亚当和夏娃都有了,就必会有一个爱情的结晶——可爱的孩子。那么,他们是否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否会细心地养育他们的孩子?也许,他们的物质生活并不一定是富有,但他们的精神财富一定是丰足的,要不,他们怎么会住在这样的一个安静而有意境的地方。所以,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他们既然安于过着人间最平淡的生活,他们会有寻常夫妻的争吵么?我想到我家隔墙邻居夫妻半夜的争吵,一些物体的碎裂声,坠落声,甚至是摔门声,楼道里响起的脚步声。不,不是的,我想住在这里的夫妻一定是相亲相爱的,从清晨到黑夜,再从黑夜到清晨,他们守着一窗藤萝,甘心过着这看似平淡却情意满满的生活,

如果,老天也赐于我正常而健康的身体,我想,我也会有一个亲密爱人,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我会和他们相依相守,并甘于过着人间最平淡的生活。当然,如果可能,我们还会尽赡养义务,养两位可亲的老人,不拘是他的,还是我的。

然而,我知道不能,这只是我水月镜花式的空想。不过,那也没什么,就让我像这青翠的藤萝一样,一路行走,一路见证人间的悲欢离合吧。

 

文字记

 

大概从上学时就露出些端倪吧,尤其是到了初中,对文字的钟爱,导致我严重偏科,语文考得再不好,也八九十分,数学曾经以一双筷子数走了麦城。然而,这些只是建立在我能极好地完成课堂上语文老师布置的作文任务而已。

真正可以用文字两个字(我现在只承认是文字,而不是文学,因为在文学面前,我永远是学前班),还是在工作后,有了闲散时间,喜欢看书。我曾痴迷古诗词,手中的古诗词类书箱不知买了多少,左一本,右一本,其实基本是大同小异,无外乎是唐诗宋词加上一点元曲,我像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在搞不清平仄时就仿古体‘作诗填词’了。那会,电脑还没普及,更别提什么网上对照平仄的工具,我自己动手在稿纸上密密麻麻地抄上一首想学着填的古诗词,并在下面注上平仄后,才算是真正按平仄,讲格律地作一首诗。后来才知道,有平水韵和新韵一说,那时候的‘诗作’现在拿出来对对,恐怕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不知道会有多少出律。但自得为乐,自以为然的我,着实乐此不疲了一段时间,到也弥补了我那时有些不是太健康的心灵,丰富了我当时略微枯燥的生活。

有人说,文字是生活的积淀,我深以为然。在我的第一个工作失去后,我在家待业了N年,这些年里,就是和文字相守度过来的,那时候,我已经不满足诌几句古诗了,试着写点小散文形式的,或者似诗非诗,似歌非歌的文字,可能那时的我处于失业状态,种种原因的困扰,那时文字意向基本是‘江湖夜雨’式的,无非是自我的无奈,命运的感慨,悲苦、失意、自叹自艾。后来,无意中,得到一本冰心的文集,读过,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文字可以这写!不管是诗歌还是散文,都散发着自己的魅力。那种感觉就像是沙漠里即将渴毙的行人,突然看到了水源一样,那种开门见天,山重水复之感,让我的眼前豁然开朗。

后来,电脑普及,我在百度注册了帐号,开始了写博生涯,这里所谓的‘写’当然与正经八百的‘写’是不同的,我始终认为,自己只是在写字,与文学挂不上边,小小的爱好而已,没想到,认识的博友多了,沟通学习的机会就多了,眼界也开了,更为好笑的是,居然混上了一个所谓的百度女诗人榜。虽然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但当我看着自己的‘作品’时,我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了事。

百度的时光过得很快,到底还是跟着朋友去了网易。网易的世界更大,各路写手异彩纷呈,那时正是博客大行其道的时候,名类文学圈子如雨后春笋,交流沟通的机会增多,学习吸收的机遇增多,就这样,在文字的路上,摸爬滚打,与文字越来越亲近,一路走到现在。

其实,我写字,无所谓名利。周国平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写作从来不为了影响世界,而只为了安顿自己……’,读后同感,但我不敢说什么写作,只以写字代称,我写字从来不是了名利,而只是为了安顿自己,如此而已。

忽然想到从前写过的一句话:与钟爱的文字相守,何惧一生的冷暖沉浮!


  评论这张
 
阅读(930)| 评论(36)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